聯系我們
姓名:余浩
手機:13733007099
郵箱:934964128@qq.com
證號:13415200310582155
律所:安徽余浩律師事務所
地址:安徽省霍邱縣城關鎮陽光假日城5幢101商鋪(1-3層)安徽余浩律師事務所
人身損害
論工傷保險賠償和人身損害賠償競合的處理
來源:霍邱律師 網址:http://www.vna101.com/ 時間:2015/6/23 10:21:43
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勞動者因公而遭受第三者人身侵權損害的情形,關于勞動者能否同時行使工傷保險賠償和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因現行法律未作出明確規定,實際操作中各地法院做法不一。 目前,國際上關于此類競合的處理主要有四種模式,即選擇模式、取代模式、兼得模式、補充模式。選擇模式是指受傷職工在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與工傷保險賠償之間只能選擇其中之一進行索賠,或是選擇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或是選擇工傷保險賠償,二種賠償方式的適用相互排斥;取代模式,是指以工傷保險賠償取代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受傷職工只能請求工傷保險賠償,不能依據侵權法律向直接侵權責任人提出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三是兼得模式,即受傷職工不僅可獲得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還可以同時獲得工傷保險賠償,即通俗所說的“雙賠”;四是補充模式,即受傷職工可以同時主張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和工傷保險賠償,但其最終獲得的賠償總額不得超過其實際遭損失。對此競合情形,勞動部原《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作出了明確規定即采取補充模式(《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交通事故已賠付的,企業或者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不再支付相應侍遇,補助費用低于工傷保險的,由企業或工傷保險經辦機構補足差額部分),但該辦法已被國務院明確廢止,國內現行法律對此類競合并無任何規定。筆者認為,此類競合應當采取兼得模式。理由如下: 一、工傷保險請求權與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均是原告的合法權利。工傷保險請求權是基于《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等行政性質的法規而享有的一種工傷保險請求權,該請求權實質是國家對勞動者勞動權益的社會保障措施,目的是將工傷損害負擔社會化,實現對勞動者利益的充分保護和補償。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基于侵權行為致人損害而獲得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具有社會保障和補償屬性,其法律依據的是《民法通則》、《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民事法律規定。兩種權利屬性不同,法律也沒有做出禁止同時行使兩種權利的規定,為此,就應當允許傷者可以同時行使兩種請求權獲得雙倍賠償。 二、依據最高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兩種請求權并不沖突、排斥,而是屬于并列并存的關系。該解釋第十二條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痹摋l規定的第一款和第二款同時肯定了兩種請求權,兩款屬于并列關系,不存在排斥關系。為此,應允許行使兩種請求權獲得雙倍賠償。 三、從法理來講,人身損害應可以獲得保險賠償請求權和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依據《保險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被保險人因第三者的行為而發生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保險事故,在獲得保險金后,仍有權向第三者請求賠償”,雖然工傷保險不適用《保險法》的規定,但可以看出我國法律其實是支持人身損害獲得雙倍賠償的。這是因為人身損害區別于財產損害的特殊性,即人的生命和身體是無法確定其價值的,是不能用經濟利益衡量的,金錢上的給付僅僅是對傷者或其家屬物質上和精神的一種補償,而財產損害卻正是以經濟價值來衡量確定的,為此財產保險合同,保險公司在給付保險金后享有追償權,而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公司不享有追償權,傷者同時享有保險金請求權和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同理,傷者可以基于工傷保險請求權和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獲得雙倍賠償。 樂安縣人民法院 劉志軍